本文作者:admin

经常打击孩子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

admin 3小时前 03:05:30 5
经常打击孩子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摘要: 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经常遇到这样的案例:一位妈妈每天下班后都会问孩子"今天在学校表现好吗",当孩子说"还行"时,她会立刻皱眉:"还行?是不是又没好好听课?"这种习惯性的否定,...
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经常遇到这样的案例:一位妈妈每天下班后都会问孩子"今天在学校表现好吗",当孩子说"还行"时,她会立刻皱眉:"还行?是不是又没好好听课?"这种习惯性的否定,像一把隐形的刀,悄悄削去孩子表达自信的勇气。有位来访者告诉我,他从小到大每次考试拿不到第一名,父亲就会用"你看看别人"来否定他的努力,最终他形成了"永远不如别人"的思维定式。

在幼儿园阶段,打击式的教育往往以"你再这样就..."开头。比如当孩子把玩具弄坏时,家长可能会说"你看看这玩具多贵重",这种言语会让孩子在犯错时产生强烈的羞耻感。有位家长分享,她女儿上幼儿园时特别爱哭,每次摔倒都会说"你太笨了",结果孩子形成了"我总是做不好"的自我认知,甚至在小学阶段遇到困难时会直接说"我做不到"。

初中生的案例更具代表性。一位男生因为数学考试失利,母亲连续三周用"你是不是又没复习"来质问,孩子开始出现厌学情绪。更令人痛心的是,有位来访者提到,他父亲每次看到他成绩下滑,就会用"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"来比较,这种伤害性的话语让孩子在班级活动中总是缩在角落,连举手发言都变得犹豫。

打击教育的长期影响往往在青少年时期显现。一位15岁女孩因为长期被父母用"你这样下去会没出息"来否定,逐渐形成了社交恐惧。她的案例让我想起太多相似的经历:当父母习惯用批评代替沟通,孩子就会把所有负面情绪藏进心里,直到某天突然爆发,或者用叛逆行为来反抗。有位家长在咨询中哽咽着说,她儿子因为长期被打击,现在遇到挫折就会自残,这种伤害是慢慢累积的。

更隐蔽的打击往往发生在日常细节中。比如当孩子主动提出帮助家务时,家长可能会说"你就是想偷懒";当孩子表达对某个朋友的喜欢时,家长会说"你这样会被骗"。这些看似平常的否定,会让孩子在建立人际关系时变得小心翼翼,甚至形成"我不值得被爱"的扭曲认知。有位来访者分享,她女儿在小学时特别怕说错话,因为每次发言都会被家长用"你说话不靠谱"来否定,这种伤害让孩子的表达能力严重滞后。

打击教育的后果有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。一位来访者回忆,他上高中时因为父母经常说"你永远考不上好大学",最终在高考时出现严重焦虑,甚至考前夜失眠。更令人震撼的是,有位家长在咨询中说,她儿子因为长期被打击,现在遇到困难就会选择逃避,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难以掌握。这些案例都在提醒我们,每一次否定都可能在孩子心里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痕。

当父母把"你不行"挂在嘴边时,孩子会把"我行"藏进心里。有位来访者告诉我,她儿子在小学时特别爱画画,但每次画完都会被母亲用"这画得不像"来否定,结果孩子在初中时完全放弃了艺术兴趣。这些看似微小的打击,就像细沙一样,慢慢堆积成压垮孩子的山。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深知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被看见,而不是被评判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