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dmin

孩子一上学就说难受怎么回事

admin 3小时前 09:53:21 4
孩子一上学就说难受怎么回事摘要: 孩子一上学就说难受,这个现象在家长群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。有的孩子刚走进教室就捂着肚子喊疼,有的孩子书包还没背就闹着头痛,更有的孩子明明精神抖擞,却总在早读时突然说"不想去学校"。这...
孩子一上学就说难受,这个现象在家长群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。有的孩子刚走进教室就捂着肚子喊疼,有的孩子书包还没背就闹着头痛,更有的孩子明明精神抖擞,却总在早读时突然说"不想去学校"。这些看似简单的表述背后,往往藏着孩子无法言说的困扰。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曾遇到过无数这样的案例,发现孩子上学前的"难受"症状,大多是心理压力在身体上的投射。

小明的妈妈每天清晨都会发现儿子躲在被窝里发抖,问他怎么了却只说"肚子疼"。直到某天孩子在课堂上突然呕吐,老师才带他去医务室。检查结果显示肠胃没问题,但孩子却在深夜偷偷告诉妈妈:"我害怕数学考试,老师说要考前三名才能当班长。"原来,孩子把"难受"当成了逃避压力的盾牌。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在学龄儿童中很常见,当他们面对升学压力、同学关系或学业挑战时,身体会先于心理发出预警。

小雨的爸爸注意到女儿每次上学前都要反复检查书包,仿佛里面装着什么危险品。直到某天孩子突然说"书包里有只小乌龟",才明白这是她内心的投射。这个六年级的女孩其实正经历着青春期的困扰,对异性产生好感却不敢表达,把这种情感焦虑具象化为书包里的"小动物"。当家长只关注孩子说的"小乌龟"时,却忽略了更深层的心理需求。

小杰的妈妈发现儿子总在上学前夜失眠,白天却装作若无其事。直到某次家长会,老师提到孩子上课时频繁走神,作业本上总画着奇怪的图案。原来,这个孩子正在经历家庭变故带来的心理震荡,父母工作压力大,经常深夜加班,孩子把这种不安感转化为对学校的抗拒。他不是真的不舒服,而是用"难受"来寻求关注。

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普遍现象:当孩子出现上学前的生理不适,往往是因为他们在学校遇到了难以应对的挑战。可能是与同学发生矛盾却不知如何解决,可能是学习内容突然变得困难,也可能是对未来的迷茫。家长需要学会识别这些信号,而不是简单地认为孩子娇气或身体不适。

在咨询过程中,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场景:孩子趴在课桌上说"头疼",父母立刻带他去医院检查;孩子说"肚子疼",家长急忙请假带他看医生。这种做法虽然出于关心,却可能错失了解孩子真实需求的机会。其实孩子需要的不是药物治疗,而是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。
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,他们表达压力的方式也各不相同。有的用沉默,有的用哭闹,有的用身体不适。作为家长,要学会蹲下来倾听,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沟通。比如当孩子说"不想上学"时,可以问他:"今天在学校有什么开心的事吗?"而不是立即说"别怕,妈妈陪你"。

教育从来不是单行道,孩子的心理成长需要家校共同关注。当孩子出现上学前的"难受"症状,可能是他们正在经历成长的阵痛。家长需要做的,是给予理解和支持,帮助孩子建立面对困难的勇气。就像春天的种子破土时会遇到阻碍,但正是这些阻碍让生命得以绽放。

在与家长的交流中,我常常听到这样的话:"我们工作这么辛苦,孩子就该好好学习。"但孩子需要的不是单纯的学业成绩,而是心理健康。当孩子在上学前说难受,或许正是在向我们发出信号: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,需要更温暖的陪伴,需要一个安全的情感表达空间。这种时候,家长的耐心倾听比任何医疗手段都更重要。

阅读
分享